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

澎湖魚種


攝影:曾曉萍
朱芳儀 1097420033 a71152003@yahoo.com.tw
本地區海域內的魚種,據調查估算至少有145科700種之多,在這些魚類裡,硬骨魚類中的鱸形目佔了大多數,而這些也正是生活在礁岩海域中常見的魚種。澎湖漁業資源中,除了擁有豐富且多樣性的成魚外,稚魚資源的蘊藏,更是此海域漁業能夠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,一般稚魚種類,以加臘魚、龍占、日本金梭魚以及臭都魚等為數較多,每到5、6月間常可見成群大批的稚魚在水中呼嘯而過,蔚為奇觀。在沿海底棲魚類方面,以石斑魚等最常見,它們游動力較弱,但是領域性很強,主要棲息在淺海的礁岩區,其他如俗稱「老鼠斑」的敏魚或是俗稱「紅條」的豹鱠等,都是此海域內的生存魚種。在沿岸礁岩海域內有許多體型較小但是顏色鮮麗的魚類,屬於隆頭魚科、蝶魚科以及雀鯛科的魚種是其中最主要的組成份子。其他的漁業資源如貝類、甲殼類、棘皮動物等,皆有可觀的蘊藏量,尤其是近年來備受重視的綠蠵龜,因其數量大量減少,而澎湖是台灣地區中其較固定會上岸產卵的地區,因此綠蠵龜就成了澎湖的代名詞之一。



海豚是屬於小型齒鯨類,有高達兩百六十顆的齒,澎湖人俗稱海豬、海鼠或黑俄,其智商可與靈長類相比,海豚是以聲音來彼此交換訊息及從事聯絡。每年冬末春節至三月底這一期間,海豚會成群迴游澎湖外海,主要的種類包括長吻海豚、吉氏海豚及南方海豚等,偶而也出現體型較小的偽虎鯨等。近年因世界上海豚數量有減少的趨勢,因此國際間都已將海豚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,由於海豚具有較高智慧容易馴化訓練而從事表演的工作,因此可結合教育和觀光,轉變資源的使用型式,澎湖的海豚因其稀有珍貴亦成為澎湖的另一代名詞。



澎湖縣魚 玳瑁石斑
俗稱:ㄍㄟˋ ㄚ(格仔..花格仔)
棲所生態:沿岸淺水域魚種,常出現於潟湖及彎區之礁石間,棲息深度甚少超過20公尺。主要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體長: 最大體長可達32以上公分,一般在15~25公分左右。





比目魚
比目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的小型魚類。它的身軀呈長橢圓形﹐扁扁的﹐好像一隻鞋底﹔兩眼長在同一側﹐嘴巴偏在頭一旁。所以﹐又叫“鞋底魚”﹑“偏口魚”。其實﹐剛出生的小比目魚和其它魚一樣﹐眼睛是對稱地長在頭兩側的﹐只因後來臥在海底生活﹐下側的眼睛就向上移動﹐而與上面的眼睛並列起來了。








真鯛(加臘)
體橢圓形,側扁,背緣隆起,腹緣圓鈍。頭中大,前端甚鈍。吻鈍。口略小,端位;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對,兩側具臼齒2列,下頜齒約同於上頜齒;鋤骨、腭骨及舌面皆無齒。體被薄櫛鱗,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,基底被鱗;側線完整,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有6.5-7.5列鱗。背鰭單一,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,硬棘數XII,第I、II棘不特別小,第III及IV不延長呈絲狀;臀鰭小,與背鰭鰭條部同形,第II及第III棘約等長,軟條數8;胸鰭長,長於腹鰭;尾鰭叉形。體色呈淡紅色,腹部為白色,背部零星分布藍色的小點,至成長會逐漸消失,尾鰭上葉末稍緣呈黑色,下尾鰭緣呈白色。 主要棲息於大陸相月砂泥底質海域,但也常出現於礁石區。肉食性,以底棲生物為食。在4-6月間會向較淺水域遷移產卵,卵為分離浮性卵。通常為群棲性,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成群洄游,變換其棲所。






尖吻龍占(龍尖)
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。吻長而尖,吻上緣與上頜間的角度為40°-50°。眼間隔微凸或平坦。眼大,位於近於頭背側。口端位;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,後方側齒呈犬齒狀;上頜骨上緣平滑。頰部無鱗;胸鰭基部內側不具鱗;側線鱗數46-48;側線上鱗列數5.5;側線下鱗列數16-17。背鰭單一,不具深刻,具硬棘X,軟條9,第III或IV棘最長;臀鰭硬棘III,軟條8,第1軟條通常最長,但等於或短於軟條部之基底長;胸鰭軟條13;尾鰭分叉,兩葉先端尖型。體呈灰褐至黃褐色,散佈許多不顯之不規則斑駁;吻部具暗色波紋;上頜偏紅,尤其於口角處深紅色。



薔薇虹彩鯛 扁礫仔、紅姑娘仔、紅新娘、豎停仔、胭脂冷、角龍、平倍良、薔薇楔鯛
鯛體極側扁;背緣銳脊狀,高陡隆起;頭部眼上方圓,往下至吻部幾垂直。吻鈍;口中大,前位,略可向前伸出;上下頜各具錐形牙一行,前端各具彎形犬齒各一對。前鰓蓋邊緣具鋸齒。體被中大圓鱗;頰部被鱗片,自眼下方延伸至口緣下方;鰓蓋背面被鱗。D .IX, 12;A. III, 12;P. 12;L.l. 20-22+5-6;G.R. 6-7+11-12;背鰭前二棘與其後之背棘以膜相連,其間膜具深缺刻;腹鰭第一軟條特別延長,其末端遠遠超過臀鰭起點。體粉紅色至淡橘紅色,吻端至頭背白色,雄魚胸鰭上方體側具紫紅色邊之斑點,雌魚則無;背鰭與臀鰭基部淡水藍色,邊緣偏粉紅;胸鰭末緣黑色。


三線雞魚
黃雞仔、雞仔魚、番仔加誌、黃公仔魚、黃雞魚、三爪仔
形態特徵:體延長,側扁,背緣弧形隆起,腹緣略呈弧形。頭中大。吻鈍尖。口中大,端位;上下頜約等長,上下頜齒細小,絨毛狀,外列齒大;鋤骨、腭骨及舌面皆無齒。頦部具無中央溝;頦孔1對。體被薄櫛鱗,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,胸鰭及腹鰭外側具腋鱗;側線完整,側線鱗數54-57。背鰭單一,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,硬棘數XIII-XIV,第IV棘最長,軟條數17;臀鰭小,與背鰭鰭條部同形,硬棘數III,第II棘強大,軟條數8;胸鰭中長,長於腹鰭;尾鰭叉形。體背暗綠褐色,體腹白色;體側有三條暗色縱帶,但僅在幼時明顯,成魚則不顯著。各鰭灰褐色而帶黃色光澤。
棲所生態:主要棲息於暖水、高鹽度之岩礁或人工魚礁的外圍寬闊水域。通常成群優游,數量眾多,具有近海-外海洄游之習性。以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主食



黃鰭鯛(赤翅仔)
體高而側扁,體呈橢圓形,背緣隆起,腹緣圓鈍。頭中大,前端尖。口端位;上下頜約等長;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-3對,兩側具臼齒4列,下頜前端具圓錐齒2-3對,兩側具臼齒3列;鋤骨、腭骨及舌面皆無齒。體被薄櫛鱗,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,基底被鱗;側線完整,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有3.5列鱗。背鰭單一,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,硬棘強,第IV或V棘最長;臀鰭小,與背鰭鰭條部同形,第II棘強大;胸鰭中長,長於腹鰭;尾鰭叉形。體灰白至淡色,體側具金黃色之點狀縱帶;鰓蓋具黑色緣;側線起點及胸鰭腋部各有一黑點。背鰭灰色至透明無色;胸鰭、腹鰭及臀鰭在魚體新鮮時會呈現鮮黃色,有時在鰭膜間具黑紋;尾鰭灰色具暗色緣,下葉具黃色光澤。

資料來源: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QGL7oxGfERy31YXrkws0DJ.m/archive?l=f&id=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ahoo部落格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